郑交会找到会展经济感觉了吗?
2001年郑交会刚刚落下帷幕,中国芝麻年会又在郑州拉开序幕。新世纪的第一年,河南省府郑州市始终洋溢着“会展经济”的浓厚气息。仅以今年为例,中原汽车博览会、全国食品博览会、郑州房产交易会等大大小小的展会,走马灯似地在郑州幕起幕落。据统计,每年有150余场展会在郑州举办,一次全国秋季糖酒商品交易会在举办城市的消费额近10亿元,可见会展经济确是振兴河南的一大契机。
当这一个个展会像旋转的木马不停地旋转起来后,举办者和参与者还没来得及进行总结与反思,便匆匆地投入了下一个展会的筹备。
(一)
今年郑交会上,突出信息技术信息产品的主题让人耳目一新,人们在本届郑交会各个展厅看到,外地企业尤其是外地大企业,展台的四周没有了“围墙”,参观者可以像进超市一样自由地在展台内走动。这与往届的郑交会突出综合性,注重产品交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,令习惯在郑交会上购物的河南人不知所措,而反观河南省内的企业,展厅布置却暗然失色,所有包装都是清一色的格子布,既土气又单调。
本届郑交会最具亮色的是上海贝尔和中国普天,这是前来参展和参会者驻足频率最高的两个展台,就连“普天”本身也不掩饰自己的兴奋,他们的代表坦诚表白,我们的目的就是来展示企业形象而不是来卖商品,这次“普天”吸引了中原上千万人,“普天”是郑交会最大的赢家。上海贝尔、爱普生等大企业都认为,郑交会的主题应该再鲜明一点,专业性应该更强一点。
据会后统计,本届郑交会商品交易额为94亿元,与历届郑交会相比,还算较高水平。其实,一个展会是否成功更注重经贸洽谈和技术交流的实质效果,交易数字只是参考数据之一。
(二)
据了解,历届郑交会和郑州的一些其他展会,基本上都是以购物为主要形式,展场内多是一些消费者所需的各类商品,大大小小的厂家摆开地摊进行促销,热闹中鲜见交易洽谈场面。实际上,会展不单纯是个临时商场,展览会要突出的是个“展”字。展览的作用应是以会为契机扩大企业影响,宣传企业形象,开展商贸洽谈活动,吸引更多商贸团体和经纪人,展会的经销形式应是大批量订单式的,而不是单品零售。
对此,业内人士有一种通常的看法,比较成功的会展业应该是有门槛的,有资格参加会展,有入场卷的,要凭商家身份和实力。比如深圳的高交会,广州的广交会,目前都已实现专业日和公众日的区分,以保持展会的专业洽谈气氛。从现状来看,郑交会还有太多的“杂牌军”,场景看似火爆,展会本身始终在轻量级档次上。
(三)
毫无疑问,本届郑交会在办会形式、招商办法、布展水平上都有新的发展。但与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展会相比仍有相当差距。特别面临WTO,郑交会更需更新观念,提出长远的考虑和培育措施。
会展业的发展,可以实现对一个城市经济的推动。郑州的地理位置同国内不少城市相比,具有相对优势,但同上海、广州、大连等国内知名会展城市相比,无论办展水平和影响力,尚有不小差距。
据不完全统计,郑州每年承接的各种规模的展会已突破150场。但是数量多并不代表水平就高。据了解,真正有资格、有能力操作大型涉外展览会的展览公司,河南省至今还没有一家。缺乏一定的会展组织机构,造成当前河南省会展业的“多”而“乱”。有的展览公司为拉到更多的参展商,不惜误导企业,展会名不副实,企业进场以后后悔不迭。
这次郑交会外地参展厂家多数反映,当前郑州不少宾馆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,房内基本上都没有接入因特网等先进的通信设施。
因此,一个城市要真正体现自己在会展方面的竞争力,必须提高城市本身在金融、交通、信息、城建诸方面的综合实力,这涉及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和长远竞争力。只有城市具备了基本的实力,会展经济才会做大做强。
http://www.tongth.com
- 上一篇:充分利用展会实现企业目标 2015/4/15
- 下一篇:家具企业海外参展要三思而行 2015/4/15